重大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重大活动

【重大活动】这是一场知识与信念的交响曲——记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

时间:2024-12-04 浏览量:997

看,张张笑脸温暖充盈!在一起的时光总是令人难忘!让我慢慢把一些难忘的瞬间和美好的故事说给您听!

 

近日,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在北京科技大学举办,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教授与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教育部等部门的多位嘉宾参加活动

 

今年121日是37个世界艾滋病日,在校园举办宣传活动,也是希望和同学们一起深入了解艾滋病的防护知识,以青春之力带动更多人远离艾滋病危害传递关爱责任努力活动由两位红丝带健康大使中央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刚强与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刘婧联袂主持

 

 

 

为“社会共治努力——让信念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

“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是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也是我们一直的愿景,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的行动。

 

面对传入中国近四十年的重大传染病,中国政府和人民显现出了坚强的决心。一个个数字的变化是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努力成果,也是中国在世界艾滋病防控历程中的铿锵足音!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在致辞中回顾了近年我国防艾抗艾的重要节点,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创新机制,重点突出,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社会共治”是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果卓著的坚强基础,带着携手抗艾的初心信念,我们正一年一程,向着终结艾滋、共享健康的目标,不断前行!

 

 

为“终结艾滋努力——让科普的力量,织牢防艾的网底

防艾大课堂不能错过的成长必修课

 

对部分青年学子及公众来说,对艾滋病的不可治愈性心生恐惧,但对其感染原理却只是略知皮毛。这节《防艾大课堂》能帮我们直击艾滋病预防的核心!

 

主讲老师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首席专家韩孟杰,他带着助教老师,上海疾控中心艾滋病科沈晓沛医生一起答疑解惑来啦!

 

同学们带着疑问而来,比如曾上过网络热搜的艾滋病人“换血治愈”是怎么回事。对此,韩老师坚定的回答,这属于特殊个案,目前的医学还无法彻底清除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而这一切其实与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关。

 

 

两位老师借助道具,直观的向我们演示了普通人和艾滋病病人的免疫系统有什么不同,并带领大家通过模拟微观世界一看究竟。
 

 

原来,艾滋病病毒非常狡猾,它在进入人体后会不断变异,人体的免疫细胞无法正确识别并有效清除,这样艾滋病病毒就会在人体扎根。所以,任何时候,科学防艾、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面对亲密要求,该怎么做“对”的选择

 

认识半年,两位年轻人“一网情深”,就要线下见面了。男生信心满满,让宿友别给自己留门……

 

 

一段小品恰如当下年轻人的恋爱小场景,面对男生的亲密要求,女生是答应还是拒绝呢?如果做对了选择,没准能收获负责、甜蜜的爱情,如果不小心,疾病等问题找上门,那就闹心了。
 
现场的同学们有的很坚定:那肯定不行,这绝对是个渣男。有的暗藏小心思:老师,一定要拒绝吗。

 

听过同学的想法,广东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项目主管、知性防艾论坛剧场创始人姚芷潞老师有话对男生女生们说:不管男生女生,有时候学着拒绝,才更稳妥!应该通过更长时间的接触、是否介绍朋友与你认识等方式,去更全面的了解一个人……

 

姚老师还给大家支招,有一个靠谱的委婉拒绝的公式:先肯定对方的需求+合适的理由+给对方台阶!这个方法真不错,同学们现学了起来!

 

 

要爱不要“艾”,健康交友学起来!让美好青春不留遗憾!

 

 

时间赛跑,必须知道的黄金72小时

 

如果发生了高危性行为,如何自救?一段校园随机采访反映出不少年轻人对暴露后的补救措施,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阻断药”“后悔药”,了解还不是很科学。

 

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临床中心主任医师吴亮告诉大家如果发生高危性行为后先别慌,还有“后悔药”,也就是暴露后预防阻断药。它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后一道屏障。一定要在高危行为发生后的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越早服用效果越好。吴亮医师反复向大家强调!

 

那么去哪里购买阻断药呢?敲重点了!最准确的信息来源:
 
 
网络搜索:全国HIV暴露后预防门诊点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

 

查看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发布的《全国HIV暴露后预防门诊点信息一览表》

 

 

为“共享健康努力——以十年的成长,鸣奏薪火的交响

十年,一颗种子能破土长成大树;十年,于一群人,又有怎样的故事?岁月漫漫、流淌成诗,让我们一起见证时间的力量。

 

十年前的选择 一生无悔

 

她是红丝带志愿者李晓丹,来自北京大学。十年前,她是一名大三学生,因“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校园行在北大启动备受鼓舞,成为一名防艾志愿者。十年后,她已留校成为老师,开始带领学生们开展志愿服务,继续奔赴在村落、社区、医院等地,关注和帮助受艾滋病影响儿童。

 

 

她向我们分享了十年前,与一位名叫小真的孩子,因一根小头绳而认识并且相互治愈的故事。晓丹说,孩子善良而敏感,就在某个瞬间,她突然懂了,一个拥抱、一次微笑,甚至一个不躲闪的眼神,都是给对方最好的礼物!她给了小真大大的拥抱!此后,她和团队的志愿者们给予了许多人许多次拥抱……

 

晓丹和同学们还在志愿之路上坚持着、付出着,也成长着、收获着,我们相信还有许多“晓丹”,正以志愿之名出发、绽放绚丽的青春之光!

 

 

三代青春红丝带志愿团成员成长记

 

2018年6月,位于凉山州州府的西昌学院,青春红丝带志愿团成立,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教授亲自授旗。自此,一代代红丝带志愿团的新兵们奔走在大凉山的村寨乡间,在防艾志愿服务的历练中拔节生长成志愿老兵。

 

说起老兵当属在2018年,学院首次成立青春红丝带志愿团即成为志愿者之一的张里色,她向我们分享了初到老乡们中间做防艾宣传时,面临不知从哪儿开始说、不知老乡们能不能接受等状况。
 
以吉勒子布为代表的第二代红丝带志愿团成员们接棒后,不断总结师哥师姐们的经验,已经能很熟练地开展志愿工作,但如何让防艾知识和技能真正走进老乡们心间成了新的难题。
 
到以罗昭阳为代表的第三代红丝带志愿团成员,他们开始用各自擅长的方式,加入创新元素开展宣教活动,受到老乡们的欢迎。

 

一代代志愿团成员不断接力,将健康知识和人文关爱带去大凉山的许多地方,温暖着人们的心灵,也让一个又一个家庭拥抱更多幸福和希望!

 

 

“我们” 一路同行

 

作为红丝带健康大使的一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白岩松以媒体人的视角和经历,向我们分享了他眼中的十年。

 

 

他很早参与防艾宣传报道,从最初对艾滋病的担心到学习科普知识后的放心,从看到各级艾防工作者不懈努力到看到不断有志愿者甚至感染者加入防艾抗艾队伍而倍感暖心,以及看到国家持续加大防控力度和保障措施后不断增强着信心!他真挚的希望大家以“长跑”的恒心,为我国防艾抗艾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一路走来,中国成功遏制住艾滋病的流行,是对“人民至上”内涵的深刻践行,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好回应,更是“我们”一路同行、奉献坚守的最好答案!

 

 

十年新起点 携手再出发

新十年、新起点,北京科技大学青春红丝带志愿者们来到了舞台全国各地大学生志愿者代表们的笑脸汇聚成温暖的海洋。他们一起发出有力的青春倡议为终结艾滋汇聚青春力量!

 

彭丽媛教授为大学生志愿者代表授旗,开启“美好青春我做主”高校防艾工作的新征程。一面旗帜、万千力量!让我们以知识为基,以爱和责任,筑起一道坚实的防艾长城守护青春、守护全民健康
 

 

 

回顾,为了更好的启程

 

EN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