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04 浏览量:997
看,张张笑脸温暖充盈!在一起的时光总是令人难忘!让我慢慢把一些难忘的瞬间和美好的故事说给您听!
近日,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在北京科技大学举办,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教授与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教育部等部门的多位嘉宾参加活动。
今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在校园举办宣传活动,也是希望和同学们一起深入了解艾滋病的防护知识,以青春之力带动更多人远离艾滋病的危害,传递关爱、责任与努力!活动由两位红丝带健康大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刚强与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刘婧联袂主持。
“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是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也是我们一直的愿景,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的行动。
面对传入中国近四十年的重大传染病,中国政府和人民显现出了坚强的决心。一个个数字的变化是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努力成果,也是中国在世界艾滋病防控历程中的铿锵足音!
“社会共治”是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果卓著的坚强基础,带着携手抗艾的初心信念,我们正一年一程,向着终结艾滋、共享健康的目标,不断前行!
《防艾大课堂》,不能错过的成长必修课
对部分青年学子及公众来说,对艾滋病的不可治愈性心生恐惧,但对其感染原理却只是略知皮毛。这节《防艾大课堂》能帮我们直击艾滋病预防的核心!
主讲老师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首席专家韩孟杰,他带着助教老师,上海疾控中心艾滋病科沈晓沛医生一起答疑解惑来啦!
同学们带着疑问而来,比如曾上过网络热搜的艾滋病人“换血治愈”是怎么回事。对此,韩老师坚定的回答,这属于特殊个案,目前的医学还无法彻底清除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而这一切其实与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关。
原来,艾滋病病毒非常狡猾,它在进入人体后会不断变异,人体的免疫细胞无法正确识别并有效清除,这样艾滋病病毒就会在人体扎根。所以,任何时候,科学防艾、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面对亲密要求,该怎么做“对”的选择
姚老师还给大家支招,有一个靠谱的委婉拒绝的公式:先肯定对方的需求+合适的理由+给对方台阶!这个方法真不错,同学们现学了起来!
要爱不要“艾”,健康交友学起来!让美好青春不留遗憾!
与时间赛跑,必须知道的黄金72小时
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临床中心主任医师吴亮告诉大家如果发生高危性行为后先别慌,还有“后悔药”,也就是暴露后预防阻断药。它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后一道屏障。一定要在高危行为发生后的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越早服用效果越好。吴亮医师反复向大家强调!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
查看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发布的《全国HIV暴露后预防门诊点信息一览表》
十年,一颗种子能破土长成大树;十年,于一群人,又有怎样的故事?岁月漫漫、流淌成诗,让我们一起见证时间的力量。
十年前的选择 一生无悔
她是红丝带志愿者李晓丹,来自北京大学。十年前,她是一名大三学生,因“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校园行在北大启动备受鼓舞,成为一名防艾志愿者。十年后,她已留校成为老师,开始带领学生们开展志愿服务,继续奔赴在村落、社区、医院等地,关注和帮助受艾滋病影响儿童。
她向我们分享了十年前,与一位名叫小真的孩子,因一根小头绳而认识并且相互治愈的故事。晓丹说,孩子善良而敏感,就在某个瞬间,她突然懂了,一个拥抱、一次微笑,甚至一个不躲闪的眼神,都是给对方最好的礼物!她给了小真大大的拥抱!此后,她和团队的志愿者们给予了许多人许多次拥抱……
晓丹和同学们还在志愿之路上坚持着、付出着,也成长着、收获着,我们相信还有许多“晓丹”,正以志愿之名出发、绽放绚丽的青春之光!
三代青春红丝带志愿团成员成长记
“我们” 一路同行
他很早参与防艾宣传报道,从最初对艾滋病的担心到学习科普知识后的放心,从看到各级艾防工作者不懈努力到看到不断有志愿者甚至感染者加入防艾抗艾队伍而倍感暖心,以及看到国家持续加大防控力度和保障措施后不断增强着信心!他真挚的希望大家以“长跑”的恒心,为我国防艾抗艾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一路走来,中国成功遏制住艾滋病的流行,是对“人民至上”内涵的深刻践行,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好回应,更是“我们”一路同行、奉献坚守的最好答案!
新十年、新起点,北京科技大学青春红丝带志愿者们来到了舞台,与全国各地大学生志愿者代表们的笑脸汇聚成温暖的海洋。他们一起发出有力的青春倡议,为终结艾滋汇聚青春力量!
回顾,为了更好的启程
END